领航新征程 谱写新华章
在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五大道的中心位置——常德道上,有这样一所学校,由2007年初创时的6个班、14名教师、182名学生,发展到如今拥有76个班、203名教师、3100多名学生,仅用十年的时间就成为闻名津门、影响全国的民办学校,这就是天津市成千上万家庭都希望把孩子送入其中上学的乐园——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
说起这所学校,一定要提到这样一位老人,那就是学校理事长已经86岁高龄的王希萍。她从1952年走上自己所热爱的小学教育之路,至今已经65个年头,1962年担任小学校长至今也已经55年。她是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高龄者,也是在教育基层单位从教时间更长的师者。
正是因为对于教育的这份情怀,2007年,已经耄耋之年的王希萍毅然担当起创办和平区首所民办小学的重任,进入民办教育的新领域,开始了二次创业。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即将迎来建校10周年。10年来,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王希萍带领着团队,从学校萌芽初创到成长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时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已经成为民办学校的一个响亮品牌。
创新管理机制,育人为本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希萍对教育事业一往情深,“改革”“创新”一直是她工作的方向,所以她办学总是有新点子、新想法。“1979年,我明确提出要在办学中实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从此,走上了一条三结合教育探索之路。如何把三结合教育融入更多创新的元素?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必须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三结合教育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念、制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养、家校社会合作等各方面的创新。”王希萍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建校10年来,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始终坚持走三结合教育的创新之路,从未停步。
学校在改革实践中创建了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协调、教代会民主管理、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的“六位一体”管理机制,促进了学校依靠三结合教育实施开放式办学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主人翁精神,发挥了家长、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创造了有效的途径。
在这一管理机制下,学校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三结合教育委员会设置的革命传统教育部、思想品德教育部、科技劳动教育部、文化艺术教育部、家庭教育部、教育科研部和家长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从多方面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进一步发挥了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委员们“整合教育资源、合力教育学生、监督教育管理、助推教师成长,保证和谐互动”的功能。
2013年,在三结合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学校又成立了由王希萍担任所长的三结合教育研究所,为进一步深化三结合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由天津市工会机构命名的“王希萍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2年挂牌成立。创新工作室聚人才、定项目、搭台子、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由于成绩突出,2015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今年又被全国工会机构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中仅有获此殊荣的单位。
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成长
日前,市工会机构举办的天津市“十九大天津劳模代表进校园”首场宣讲活动在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隆重召开。十九大代表、天津女排运动员兼教练员魏秋月走进学校,来到师生中间宣讲十九大精神。通过交流座谈,教师们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纷纷表示:“我们将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继续不忘初心,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引,努力奋斗,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为民办学校,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们常感慨地说:“如果说学校取得的成绩倾注了我们老师辛苦的汗水,那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身上都灌注着老校长王希萍的滴滴心血。”
十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创新一个机制,提升三个力”。即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教学实施力、项目研究力,以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
学校遵照国家领导人关于“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要求,着重从师德师风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
学校坚持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请进学校讲事迹。先后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辅成、新时代的楷模孔祥瑞及众多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讲述他们的事迹,使教师感受时代的震撼、心灵的洗涤,促使教师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学校班级逐年的增加,自聘教师队伍逐年扩大。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对班主任和自聘教师的培养,对他们在师德、教育教学、岗位责任等方面进行培训。各年级组也积极发挥团队优势,在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帮助下,精心备课,每天“徒弟”听一节“师傅”的引领课,“师傅”听一节“徒弟”的常态课,“师傅”们认认真真地教,“徒弟”们踏踏实实地学,使一批年轻教师较快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胜任了承担的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仅2016年,就有41位教师的研究课及论文在全国、市级获奖。
为使不同施教水平的教师都能不断提高,增强每位教师的成就感,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观摩课和实践课,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施教水平。
学校还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育优秀教育人才”研学活动,分别聘请三结合教育委员会专家对青年小组进行跟踪与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多年不断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基于三结合教育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先学,课中导学,课后研学,将学习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定为解决问题的项目。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活动中完成项目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问题意识增强,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气氛活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育人形式,立德树人
不久前,在学校开展宣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中,三年级师生走进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懂得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像这样的教育实践基地,在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建立了70多个,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经常带领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会做人。
几十年的小学教育实践使王希萍深深地感到教育不能把眼睛只盯在“成才”上,而应该钉在“育人才”上,要教会学生“系好人生中第一个纽扣”。
学校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奠基未来教育的首要任务,遵循三结合教育合力育人、和谐互动、主动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全校师生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校园献爱心”“文明礼貌月”“小小宣讲员”“我们的节日”“传承优良家风”“红领巾观察体验”“红领巾志愿行”“学雷锋树新风”等系列活动,教育学生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校地处五大道核心地区,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五大道街党组织的积极支持下,社区成为对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基地。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进行“专题考察了解社区”“公益劳动服务社会”“环保节俭学习于社区”“孝老爱亲关爱社区”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劳动节、数学节、百灵鸟歌会等活动。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节上,开展讲故事、读书演书、藏书票设计展示、家庭读书角评选、即兴作文比赛、创建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等活动。在历时一个月的校园艺术节期间,进行小歌手、小乐手、小画家、小书法家、小舞星、小朗诵家的比赛命名活动。在艺术节闭幕式上,还坚持表彰五彩星(规范星、智慧星、劳动星、科技星、体育星),每届受表彰的“五彩星”达1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愉悦身心,增长才能,深受鼓舞。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锐意进取
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在线学习、以学为本……在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的课堂上总会出现新的教育元素。教育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们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努力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实现了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校本落实。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坚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宗旨,开发了科学素养、艺术涵养、健体强身、生活技能、思维拓展、社会实践六大类,30多种选修课。科学素养类既有动脑动手机器人智能编程,又有创客空间。健体强身类有形体、跆拳道、武术,还有独具特色的击剑及各种球类,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学校积极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在和平教育云平台下,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为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现代化硬件设施。
除此之外,学校还致力于师生的白板交互教学,鼓励教师们学习使用交互式白板软件,扩大师生互动空间,努力加强信息技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支持。学校启动大量资金购买更新的白板软件以及配套白板,并请社会上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辅导。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让教师们走在了现代化的更前沿,激发了新老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们纷纷在学校搭建的多媒体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翻转课的研究,既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全校教师中五十余人在全国获奖。
10年来,学校还非常重视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指导教师以教育教学各个细节上的问题立项目、作研究。在王希萍主持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三结合教育研究所引领下,学校积极发挥资深教育专家的指导作用,开展课题研究。其中两项获国家级别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市级优秀成果奖。“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成功立项天津市规划办课题3个,市教育科学学会课题8个、“十三五”区级课题6个,其中一线教师独立承担课题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十余篇获国家级别奖项,百余篇论文在市区获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